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2024-07-14 16:07:43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只有13岁的小女孩到了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代课,老师留下一句话:这28个孩子我交给你一个都不能少,一个13岁的女孩成了28个孩子的代课老师,她只会唱一首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歌词的前两句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唱到这里她连歌词都记不起来了。

对于学生,她唯一的法宝就是不放弃,不放弃对老师的承诺,不放弃村长所谓的50元钱。当班里有个小女孩被选到县城作为运动员培训的时候,她追着汽车去要人;当张慧科进城打工,即使村长不让她去找也不提供交通工具和钱,她带着孩子们搬砖头赚钱,有钱了能买两罐可乐传着26个人喝,大家没有喝过这种饮料,所以这唯一的一口却成了每个人心中唯一的快乐,1500块砖头搬完,还 是不值一张车票钱,不得已大家一起去逃票,趁乱逃过半路还 是被赶下了车,至此电影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表演,城市太大,不上学的学生已经在城市中走丢,没有人脉,没有帮助,没有能力,没办法……

做广播、写寻人启事,最后广播烟消云散,启示纸也随大风吹走了,走投无路的她只好去电视台碰运气,在电视台门口,她见人就问“你是台长吗?”

是好心和耐心换来了真诚的关注,上电视,被好心的老板娘帮助,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得她带着自己的学生回到了那个小地方,那个没有粉笔、没有喇叭放国歌的小学校,一个都不能少,她做到了。并且还 让所有学生都认可了她,魏老师。最后一个镜头,孩子们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大的,小的,会写的,不会写的,用真实的粉笔写下了自己的话语。

默默的,静静的,所有的围观者都散了,所有的摄像机主持人都撤走了,他们依旧要在这里重复新的日常生活,学习是孩子们在可乐味之后第二口美味,满满的一口就够了。

感谢我们的镜头记录下来这些近乎真实的故事。而我们的教学条件没有这么差,但却有孩子不断的离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拦住他们,为了我们美好的一厢情愿我要去留住他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祖国的花朵很鲜艳,不离开花园才能让我们祖国花园绚丽完整。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职责,一种感动。

这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正因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正因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职责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就应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下,在大门外等了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最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齐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期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期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期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一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

格的教师 ,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00字。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代好这一个月的 ……此处隐藏5923个字……徒步走到了城里。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独自走在布满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决心。

魏敏芝来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张慧科失踪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张慧科,她去了车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张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找到了播音员想要通过广播寻找,但结果不尽人意。接下来想贴寻人启事,却不知如何写,最后她听说上电视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电视台。看着魏敏芝苦苦寻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却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输,不放弃的倔强。魏敏芝到电视台后,电视台大门的接待员对她很冷漠,无视了她。她便在门前等台长。终于3天后台长同意了寻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电视找到了张慧科。

魏敏芝这个女孩她勇敢、倔强却又不善于表达,她牢牢记住了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弃。而我呢?总因为一些困难便放弃原先的目标,我觉得我也应该像她那样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3

看完本影片,它竟然勾起了我年少时的丝丝回忆。我的脑海中不停浮现出我在学校度过的匆匆岁月,那一幕幕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耳边隐隐约约还徘徊着一句句谨训声,不时仿佛还能看到那总是在忙忙碌碌的背影,就好像回到了那一年年坐在教室的场景,周围还是那帮叽叽喳喳的同学们,还有那个站再讲台上面容微怒,眉间带些严谨且十分高的声音对我们呵斥的班主任。

看完本影片,我仿佛懂得了班主任费劲脑汁对我们的用心良苦,一想到老师为我学习担忧的表情,我不以为然,而如今,我想对她说声抱歉,曾经的我一定让她失望,现如今我才懂得了作为老师的责任,那种坚定一心的志向,和自身作为再生父母的决心,姜太公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是除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外的再生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领路人,更是我们人生中的指导者,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先成人再成才的忠心。

那种教书育人的伟大,我不知用什么去赞美它,但我知道,要给予她尊重,而学习就是最好的报答。

影片中,小小年纪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她虽然不太懂得去交学生怎样学习,但她也懂得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心,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更懂得去交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

因为只要被别人称呼为‘老师’这两个字,就要做到老师应该做到的责任,这种责任,无条件,更无金钱可相提并论,更无任何代价可以换取它,这就是老师这两个字的意义。

在影片中,我不仅看到了作为老师的伟大责任心,更看到了国家对偏远山区的重视,去帮助那些贫苦的人家,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裕,还有那些在山里上学的孩子们,在那种贫苦的环境中追求美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神情,让我自愧不如,因为我没有像他们那样努力的去学习知识,而且没有拿出十分之十一的力气去拼搏,我想在这一次事情中,我会得到良好的改变,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

若是将来学习好了,去社会打拼,我想,我会尽自身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若是我有幸得到‘老师’这个称呼,我会去偏远的山区教书育人,因为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代价可以换取知识的繁华。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4

《个也不能少》是张艺谋导的部反映农村教学情况的部电影。说实话整部电影都是种凄凉的景色,没有什么鲜艳的颜色,和那些华丽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却觉得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刚开始便是种凄凉的景象,所谓的学校就只是间破旧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来的凳子组成了水泉乡水泉小学。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拥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太好了。高老师因生病不得不让读六年级的魏敏芝代课。高老师对魏敏芝的要求是学生个也不能少。小敏芝也深深记住了高老师的这要求。上课是学生并不听话,吵吵闹闹,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确保个也不少。

我想或许为明知作为个老师并不够格,因为她并没有好好教导学生,但是我觉得她很有责任心,她牢牢记住了高老师的话‘个也不能少’。或许到这里还不能体现,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将这点深深体现出来。张慧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但是有天他“不见”了。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贫穷上不起学,而张慧科去了城里。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来,但是钱是个大问题,同学们就起凑钱去城里,但是终究不够。他们想逃票,于是学生们拥而上为魏敏芝作掩护,她上了车,但是还是被发现了,把她从半路扔了回来。但她并没放弃,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里。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独自走在布满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决心。

魏敏芝来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张慧科失踪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张慧科,她去了车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张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找到了播音员想要通过广播寻找,但结果不尽人意。接下来想贴寻人启事,却不知如何写,最后她听说上电视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电视台。看着魏敏芝苦苦寻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却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输,不放弃的倔强。魏敏芝到电视台后,电视台大门的接待员对她很冷漠,无视了她。她便在门前等台长。终于3天后台长同意了寻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电视找到了张慧科。

魏敏芝这个女孩她勇敢、倔强却又不善于表达,她牢牢记住了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弃。而我呢?总因为些困难便放弃原先的目标,我觉得我也应该像她那样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

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只有13岁的魏老师。

在一个贫穷的山区,有一位高老师因家里有事需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只有13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电影里关于魏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老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焦急,她最后决定自己借钱到城里去寻找张卫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张卫科,她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办法,可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通过电视台终于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老师只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承担起一个老师的责任,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做的许多感人事迹。我想对魏老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老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教师,学生少了一个,本来您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寻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借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勇气很值得我学习,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许没有这份勇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惧,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时我连自己也照顾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胜利。

通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触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强烈的爱心,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责任感,不断锻炼自己,增强信心,让自己茁壮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